半月板破裂的病例多有典型的外伤病史。受伤时患膝内有撕裂感,随即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,走路跛行,其主要表现为:
1、关节肿胀 半月板边缘破裂,血管损伤而产生关节积血和积液,应穿刺吸出血液或积液检查。
2、关节交锁 破裂移位的半月板嵌顿于关节间隙中,妨碍了关节活动谓之交锁,多见于桶柄式或纵形破裂,股骨髁嵌顿于半月板的破裂孔中,常有典型的病史,行走中突然膝关节处发生嵌顿,既不能伸亦不能屈,膝关节常交锁于半屈位即130-150度位,需稍经抖动,或改变体位后需解除交锁才能伸屈或跨步行走。
3、肌肉萎缩 膝关节病变常反映在股四头肌萎缩,其程度常与病程成正比,如不解除病因,萎缩的肌肉甚难恢复而出现关节无力或不稳。
4、关节滑落感 走路时感觉关节不平,有滑落感,尤其是高低不平的道路,上下台阶或楼梯时最明显。
5、压痛点 将手指放于髌韧带的内或外侧,平膝关节间隙的前缘,即膝眼处,嘱病人将屈曲的膝关节逐渐伸直,半月板损伤时常可在局部检得明显压痛点,系因半月板被股骨髁及胫骨平台挤压,向前推移而触痛,常可依此来辅助确定损伤半月板系内或外侧。
6、半月板弹响试验(MGMurray征) 检查者立于病人右侧,以一手的拇指和中指放于关节线上,另手紧握患肢之踝部或跟部,髋膝关节完全屈曲,然后将胫骨外展,外旋或内收、内旋,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,如能感到半月板之断片于此间滑动,手指于关节线处有冲击感,同时有响声,即提示有半月板破裂存在,松动或盘状畸形,越是在膝关节接近伸直位时出现阳性体征者,标志破裂处越靠近前角。相反,越接近屈曲位置出现阳性体征者越靠近后角。检查时应与肌腱弹拔及膑骨摩擦发出的声响作鉴别。该试验是针对欧美人内侧半月板损伤机会较多而设计的检查法,其解释也是固定的。实际上,外展、外旋小腿,自屈曲而伸直过程中,将半月板提夹于两髁之间,或者牵扯撕裂的半月板而引起的疼痛或弹响,既可能是内侧也可能是外侧半月板损伤,问题在于体征究竟出现于何侧,以及与自觉疼痛如何结合,以四个方位来检查,称之为旋转挤压试验,将下肢置于内收(或外展)位,同时内(外)旋,自极度屈曲位逐渐被动伸直,以检查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疼痛、弹响及弹动感——即有自关节间隙向外顶撞手指的感觉,并倾听有无弹响及观察有无疼痛,四个方位为内收内旋,内收外旋、外展内旋和外展外旋。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疼痛与弹响、弹动之间的时间关系,一般疼痛多在弹响弹动感以前出现,一旦出现疼痛往往立即缓解,但有时出现近伸直位时疼痛,且不能进一步完全伸直,疼痛因而也不消失。旋转挤压试验不能简单的冠以阳性或阴性结果,而应具体记录其发生疼痛弹跳、弹响的位置,哪一侧别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。
7、膝关节旋转提拉或旋转挤压试验(Apley征) 病人俯卧位,屈膝90度,术者用两手持足部向上提拉膝关节,并向外或内旋转,如发生疼痛,表示侧副韧带扭伤,反之,双手持患侧足跟及足跖向下挤压膝关节,再向外侧或内侧旋转,同时屈到最大限度再继续伸直。如发生疼痛,则证实内或外侧半月板破裂,并依疼痛发生时的角度判断半月板破裂部位。
8、症状间歇发作性 半月板损伤的特点是症状间歇发作性,取决于破裂的软骨板是位于正常位置,还是移位于关节面之间影响旋转活动。发作期常表现为疼痛,关节肿胀,关节腔内有渗液等急性创伤性关节炎征象,经休息或治疗后,症状缓解,间歇期可无显著症状体征,双侧膝关节也可均有半月板损伤,但很少见有同时表现双侧程度相同的症状体征。
9、X线检查 软骨是透光的,因此X线平片不能显示半月板的损伤,对诊断意义不大,但平片可排除膝关节的骨性病变或其他疾患,因此仍普遍用作常规检查。